欢迎来到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

预约咨询:0552-4014519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医学常识 > 宝宝冬季健康专辑——安徽省重点学科 蚌埠市儿科质控中心返回
医学常识

宝宝冬季健康专辑——安徽省重点学科 蚌埠市儿科质控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12   投稿人: 阅读次数: 次 

安徽省重点学科 蚌埠市儿科质控中心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市儿童医院

冬天来了,如何让你的宝宝安全健康过冬?这是家家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特地邀请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市儿童医院的专家和医生为你支招——

蚌埠市唯一的儿童医院 皖北儿童重症监护中心






小儿患肺炎,家长咋护理?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住院第一位,是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原因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小儿肺炎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数 的1/3-1/4),该病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环境不良、营养障碍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本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家长的科学有效的护理为减少发病及疾病病程的缩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让我们携手为宝宝的健康服务。

什么是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由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它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1.全球资料:每年200多万儿童死于肺炎,99%在发展中国家。

2.国内资料:每年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

哪些因素导致宝宝容易患支气管肺炎?

1.身体因素:肺组织发育不健全、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免疫缺陷者、早产儿多发

2.季节及气候: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

3.居住环境: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致病微生物多

4.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新关注问题

1) 新发和突发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与猖獗。2003SARS2005~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3~2004美国,18岁以下人口流感的高死亡率,2004~2005年冬春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还有麻疹、手足口病等。

2) 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变迁和耐药率的提高。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要病原。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而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越来越成为主要致病菌。

支气管肺炎有哪些分类?

1.按病因分:感染性(社区获得性、医院内感染)、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放射性)

2.按病情分: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3.按年龄分:新生儿肺炎 婴幼儿肺炎 年长儿肺炎

4.按病程分:急性肺炎<1个月,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 3个月迁延性肺炎


宝宝得了支气管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新生儿肺炎:

1.拒乳,反应低下,哭声低弱

2.口吐泡沫,阵发性发绀,可有咳嗽。

3.发热或体温不升。

4.呼吸浅促,鼻翼扇动,三凹征。严重者呼吸不规则,出现点头呼吸,双吸气或呼吸暂停。

5.肺部有时可闻及细湿啰音。

患儿出现哪方面表现提示宝宝为重症肺炎?

1.呼吸系统---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3.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4.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心肌炎:烦躁,多汗,面色苍白,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心电图改变。

心力衰竭:

1.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青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2.呼吸加快 >60/分、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3.心率增快 >180/分、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4.肝脏进行性增大 > 2 . 5cm

5.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患儿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胸部影像学检查:一般做胸部X线,肺部可见点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见胸水,必要时可做CT+气道重建。

3C反应蛋白试验:在细菌性感染时上升,升高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时不增高或少许增高。

4、病原学检查:做痰或/及血细菌培养、病毒抗原等


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肺炎患儿需要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要新鲜流通,阳光充足,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3次,每次1030分钟;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18℃~20℃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宜。

2、肺炎患儿在发热的时候最好是卧床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良好的休息对于缓解病情很有好处。

3、患肺炎的小儿消化功能会暂时降低,如果饮食不当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以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要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及呼吸过快而丧失的水分,要少食多餐,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4、要注意患儿保暖,避免对流风。但患儿衣服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加重汗出,出汗后应及时更换干燥温暖的衣服,腹泻时尿片应勤更换,并用开水烫过晒干后再用。定期查看患儿腹股沟、臀部皮肤,每天用温水擦洗,防止皮肤糜烂。

5、要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多痰的患儿可定时拍打他的背部,帮助排出痰液。经常清除孩子鼻道分泌物,睡觉时让孩子头部偏侧。婴儿在咳嗽时,应停止哺喂,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哺喂,以免乳汁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若发生呛奶、呕吐的患儿,要及时清除口腔、鼻孔内的食物。

6、定时测量体温,低热时可先松解衣被。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冰袋冷敷等。如果体温继续上升达38.5℃时可给予药物降温,重复使用药物降温,时间间隔应该大于4小时。

7、注意观察小儿睡眠时的呼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一般婴儿呼吸次数为每分钟30-40次,幼儿每分钟25-30次。若患儿出现咳嗽、发热、精神萎靡或吃奶减少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8、密切注意小儿病情变化, 若突然出现剧烈的咳嗽、气急、口周发紫、神情萎靡、高热、烦躁不安,提示病情恶化,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9、雾化吸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家长需要认识该治疗的重要性,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雾化前先做吸痰处理,以最大可能疏通气道。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雾化结束后,应采用拍背或体位引流,及时拍出痰液,疏通气道。


肺炎患儿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1.高蛋白饮食:瘦肉、鱼和鸡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1克蛋白质在体内吸收18毫升水分,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小孩进食蛋白质多,排出尿素相对也会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带走20毫升水分。因此对高热失水的患儿应忌食高蛋白饮食,当疾病后期可适当补充,以提高体质。

2.食多糖之物:糖分是一种热量补充物质,功能单纯,基本上不含其他营养素。患儿进食过多,会影响食欲,体内白细胞的杀菌作用会受到抑制,食入越多,抑制就会越明显,而加重病情。且食入糖分过多,有助于生痰。

3.辛辣食物:辛辣之品刺激大,而且容易化热伤津,故肺炎患儿在膳食中不宜加入辣油、胡椒及辛辣调味品。

4.油腻厚味: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多低下,若进食油腻厚味,更影响消化功能,必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抗病力降低,乳母也应少吃油腻,以免加重病情。

5.生冷食物:若过食西瓜、冰淇淋、冰冻果汁、冰糕、冰棒、冷饮、生梨等生冷食物,可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腹泻、呕吐、食少等消化道症状。且寒凉食物上凌射肺,可加重咳嗽。特别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更应禁忌。

6.过咸饮食:体内盐分过多,可影响小儿排尿,增加心肺负担,加重病情。

7.饮用茶水:因茶叶中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发热时,机体处于正邪相争的兴奋阶段,脉搏较快,饮茶后会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热,相反还会使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另外,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中医认为不利于肌表的邪气外散,对发热的小儿也是不相宜的




王香梅,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副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2010年于甘肃省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工作;现主要从事儿童各种危重疾病的抢救治疗,尤其是小儿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抢救治疗。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省部级论文10余篇,参加省级科研项目2项。







孩子高热惊厥,家长如何不慌

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儿童惊厥,大约2%5%的儿童患病,多见于3个月―5岁的儿童。首次发作于6个月―3岁,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

尽管绝大多数热性惊厥都是良性的,很少引起脑损伤和死亡,但发作时会给家长造成极大的焦虑和恐慌,担心以后复发或发展为癫痫而寻求过度检查和治疗。


1.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S)既往也称高热惊厥,是指发病年龄为3个月~5岁,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即可诊断为FS(定义中包含了鉴别诊断) 。大部分热性惊厥发生于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初期发作时,全身抽搐伴有意识障碍,面色发紫,两眼上翻,持续时间约五分钟左右惊厥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这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2. 为什么会发生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多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这是由于这个阶段(6个月以后)的宝宝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而发烧,同时,这个阶段(3岁以内)的宝宝大脑发育尚不成熟。绝大多数儿童到6岁以后,大脑发育逐步成熟,热性惊厥便通常不再发生。


3. 儿童发热抽搐,如何区别是单纯型热性惊厥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在宝宝感冒初期发生,通常在宝宝体温上升的过程中发生。发作年龄多在宝宝生后6个月~3岁间,平均年龄为18~22个月,绝大多数在6岁后不再发作。大多数是单纯型热性惊厥,表现为:全身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15min,多短于5min),24小时之内或一次感冒发热中仅发作一次;远期预后良好。少部分是复杂型热性惊厥,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抽搐局限于较小区域内,周围相邻组织未受波及),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24小时之内或一次热程中的发作总次数 ≥ 2次以上的丛集式发作;远期有较高的癫痫风险。


4.小儿高热抽筋时家长怎样处理才对?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宝宝在热性惊厥时,因担心咬到舌头,通常在孩子上下牙齿之间用勺柄或其他物品隔开。其实,这是一个长久的误区,这样做并没有好处。因为孩子并不会咬伤自己,即便咬伤也很快能恢复。相反,惊厥时孩子肌肉挛缩,牙关紧闭,强行将硬物从牙间塞入,反而可能损伤牙齿或者口腔。

首先,热性惊厥最常在发热初起的数小时内出现,5岁以下儿童高发。抽搐症状通常会在数秒~10分钟内消失,随后会出现短时间的困乏/意识不清,若24小时内多次惊厥或单次持续时间》15分钟,应该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自行送往附近医院,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没有证据表明按压鼻唇沟或“人中穴”可以缩短发作时间。

其次,期间若再次出现惊厥:将儿童放置在安全位置,并防止掉落。移除附近的尖锐物品。严禁强行限制儿童动作。若出现呕吐,应将儿童保持头向一侧偏斜,以防吸入呕吐物。确保儿童口内无任何食物或物品,防止窒息。移除可能限制呼吸的衣物或饰品。保持冷静,记录惊厥的发作和间隔时间。仅在儿童处于危险位置时移动儿童。

最后,帮助退热(无法防止惊厥,但能让儿童更舒服)惊厥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栓剂。物理降温:使用凉毛巾/冰袋,适当冷敷额头及颈部,温水擦身,冷水和酒精可能恶化发热。


5.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会影响儿童智力吗?

尽管对热性惊厥是否会影响儿童智力和行为的文献报道不一致,但是大多数热性惊厥儿童,总体预后良好,尚无直接因热性惊厥而导致死亡或智力低下的报道。95%以上的热性惊厥患儿不会并发生癫痫。热性惊厥后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首次发作为复杂型热性惊厥;

②发病前的神经系统异常或发育迟缓;

③父母或同胞癫痫病史。孩子发生热性惊厥后,大多智力与运动发育良好,即便是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其远期智力、运动和行为的发育与同龄儿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6. 发烧时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吗?

不是所有发热的孩子都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有非常强的家族性个体差异,家族基因可能在该病发生中起关键因素。热性惊厥的触发,没有明确的温度门槛。有些孩子发热40℃也不会发生惊厥,有些孩子发热38℃就可能发生惊厥。


7. 热性惊厥后是否能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后短期(数小时~数日)内发生惊厥或癫痫的个例报道并不太少见,但总体发生率很低。疫苗接种发热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某些疫苗接种易引发热性惊厥,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如麻风腮疫苗)以及全细胞制备疫苗(如百日咳疫苗)。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具有复杂的遗传和环境背景,疫苗相关的热性惊厥报道虽然很多,但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热性惊厥发病过程没有不同,预防接种只是通过部分病例可出现接种后发热与热性惊厥相关,其发展过程及预后也和其他原因所致者无异。根据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指南,热性惊厥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同时,应了解疫苗说明书所标注的禁忌证,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癫痫”等相关禁忌症的疫苗,家长应慎重考虑。


8. 出现一次热性惊厥,还会反复发作吗?

孩子初次发作热性惊厥后,约60%的孩子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过程中会再次出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复发风险因素包括:①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时,孩子小于18个月(发病年龄低);②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时,体温低于38℃(初次发作时温度相对较低);③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时,发热时间短于1小时(发热与惊厥间隔较短);④有热性惊厥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热性惊厥病史)。不具备上述风险因素的孩子仅5%可能发生再次热性惊厥。


9. 发烧尽早吃退热药,能预防热性惊厥吗?

实践已证明仅口服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因此不建议孩子在“建议服退热药的温度”(即国内医生普遍推荐的38.5℃)之前,提早吃退热药预防热性惊厥。事实上,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正是让父母们要充分了解热性惊厥的真相,学习如何在孩子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时给予正确的处理,避免过度的紧张与焦虑。


10.发热抽搐的患儿如何注意饮食与情绪?

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惊厥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如牛奶、藕粉、面条等。惊厥患儿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苏锋,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市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主治医师,2006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重症医学。曾在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神经科进修学习。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冬季宝宝如何保暖?穿多少为好?

一、常见的给小宝宝保暖的错误做法主要有哪些?

1.许多家长喜欢给宝宝穿—件又—件的毛衣,一条又一条的毛裤。宝宝穿得太多太紧,一是束缚孩子的活动;二是宝宝容易出汗,湿了以后在吹到风就会着凉,反而容易感冒。

2.如果将宝宝短短的头颈塞的满满的,而宝宝流口水较多的话,被口水浸湿再干的衣领就会发硬,将宝宝颈部皮肤蹭破,发生感染。

3.宝宝裤腰叠加在—起,会将宝宝柔软的肋骨压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肋骨外翻。

4.宝宝跟爸妈—起睡虽然可以就近照顾,但是也容易因为熟睡中大人翻身压坏宝宝。


二、气温骤降,有些父母唯恐宝宝着凉,不仅外出时给宝宝穿得多,在家里同样穿得不少,尤其是晚上,穿上棉衣、裹上毛毯,盖得严严实实。这样做合适吗?

新生儿保暖过度没好处。新生儿保暖过度,往往会出现体温升高、大汗淋漓等现象,甚至有时会危及到小生命。

例子:最近几天,外界温度骤降,在蚌打工的赵某夫妇因为租房内没有暖气。俩人怕冻着3个月大的小宝宝,睡觉时,不仅给宝宝穿上棉袄,裹上小包被,还加盖了一条厚棉被。谁知半夜起床给宝宝喂奶时,发现厚被子已盖过宝宝的头部,掀开被子,只见宝宝小脸青紫,全身是汗,不哭不闹,不肯吃奶。夫妻俩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一查,宝宝因为捂得过多,体温升高,全身出汗,严重脱水,经抢救才转危为安。


三、为什么过度保暖反而危害孩子的健康呢?

这是由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决定的。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有一个类似于空调的温度调定点,通过机体的散热和产热来保持体温恒定,环境温度高时,人体通过出汗、皮肤表面血管扩张等方式把热量散发出去;环境温度低时,表皮血管收缩,寒冷时还会有肌肉剧烈收缩(打寒战)使产热增加而热量散发减少,所以人一般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体温波动。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层较薄,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既可能因过冷造成体温过低,也可能因环境温度太高而引起体温升高。过度保暖使环境温度升高,新生儿会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大量出汗使身体内液体大量丢失,会出现脱水、酸中毒、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表现。如果过热环境没有得到改善,新生儿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癫痫或死亡。

可见,新生儿保暖不宜过度,否则危害极大。家长可根据室温、孩子的状态等判断保暖是否恰当。原则上以新生儿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且全身无汗为宜;如果新生儿脸上有汗、体温超过37.5(无疾病时)且有不安、烦躁等异常,表示保暖过度,应减少衣被或松开包裹;新生儿手脚发冷、体温在36度以下时表示保暖不足,应适当增加室温,加衣被或采取其他取暖措施。


四、冬季捂得太多也会生病吗?

冬天,在睡眠时或在抱着婴儿外出途中,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包裹得过紧、过厚,甚至把孩子头部也严丝合缝地遮盖住。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在捂的时间较长后,患儿体温迅速升高。特别是5个月内的婴儿,产热量非常大,而散热又较为缓慢,这种产热和散热的不协调,很容易导致婴儿出现高热、感冒等症状。特别是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襁褓温度超过34℃时,宝宝就可能出现发热、全身出汗现象,如果捂得过度,严重时出现脱水,甚至产生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严重后果,医学上称为婴儿闷热综合征。


五、宝宝发烧,也不能“捂”吗?

对于一些发烧的孩子,更不可一味地捂,这样不仅不容易退烧,还容易使孩子出现抽搐症状。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到医院就医途中,常常把孩子包裹得过严过厚,导致患儿体温急剧上升,处于41℃~43℃的高热状态,全身大汗淋漓,湿透衣被,头部散发大量热蒸汽,面色苍白,哭声低弱。发烧、生病的患儿若“捂”得过度,会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出现脑水肿、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还可能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还可能导致婴儿短时间内窒息等情况发生。

六、怎样判断宝宝冷暖适宜呢?

冬季包裹孩子时,以小宝宝的冷暖以面色正常、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

在冬季,为宝宝保暖绝不能过分,应根据气温和室内温度随时给宝宝增减衣服。特别是孩子感冒后,很多家长总认为给孩子穿得多点就能防止感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孩子的感冒与呼吸系统等有关,与身上所穿衣物的多少无关。

七、保持多高的室内温度比适宜适呢?

温度:温度应该保持在24℃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引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烧(脱水热)现象。此时应及时给婴儿补充水分。如果室温达不到20℃,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发堵现象,更重的会出现“硬肿症”,就是小脸蛋红红的,但摸上去感觉特别硬。室温过低对新生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时应该设法使室内温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宝宝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紧挨着宝宝,让小环境暖和起来就可以了。

八、给宝宝穿多少衣服合适呢?

一般来说,上述室温条件下,宝宝穿着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毛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盖被子(或包裹着)都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




梅玮,蚌埠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诊断治疗工作10余年,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学习,在新生儿危重症急救、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新生儿呼吸机的应用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冬季怎样给小宝宝洗澡?

梅玮

冬季怎样给小宝宝洗澡才好?

洗澡时,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动作要快,时间要短,水要准备多些,水温在40℃上下,10分钟以内洗完,迅速擦干、迅速穿衣,一般不会出问题。

洗澡前应先将干净的衣服与尿布准备好,室温控制在2628℃,水温在3842℃。洗澡宜在吃奶前进行,以防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生吐奶现象。

一般先洗头和脸,接着洗前身、后背、手和脚。洗头面时,用左手掌心托头,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将两侧耳廓折向上方堵住外耳道口,以防洗澡水流入耳内、引起耳内感染。然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擦洗新生儿的面部、眼角及耳廓内。头面洗好后,若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仍将新生儿托于手中,用柔软的浴巾擦洗身体,但不要让脐带沾水,以防感染。如脐带已脱落,可将新生儿放在浴盆中,下面应垫一块柔软的浴巾或海绵,用手掌支起颈部,手指托住头后部,让头高出水面,然后再由上而下轻轻擦洗身体前面的每个部位。如皮肤皱褶处有胎脂,应细心地轻擦,若不易去除,可涂以植物油后再轻轻擦去。前面洗好后,用手掌托住胸部,手指分开托在双侧腋下,清洗背部及肛门周围。最后清洗四肢,包括腹股沟及腘窝。身体所有部位都洗好后,立即将新生儿包在干净的干浴巾中,轻轻地拍拍,把新生儿身上的水吸干,然后再把眼角、鼻、耳廓等处擦干。穿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垫上尿布。

刚刚开始时,由于不熟练,可两个人共同完成上述的所有操作过程,其中一个人托住宝宝,另一个人给宝宝洗澡。


冬季室内也要保持空气流通要吗?

冬季,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要把母亲和婴儿居住的房间搞得“密不透风”。新鲜的空气对母亲和新生儿是很重要的。每天应定时开窗,只要避免对流风即可。否则,小环境的空气污浊对母婴健康不利。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烟气(如爸爸的香烟等)不要污染室内,否则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疾病。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涂山路229号
邮政编码:233000
医院电话:预约咨询 0552-4014519; 院办公室 0552-4014052/4030194; 投诉建议 0552-4013059;值班电话:0552-4017518
Copyright © 2019 皖ICP备05016760号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